印度虽然是新兴经济体,但是其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经济总量甚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不过印度的信誉却不如其发展速度那样可靠,我国企业就曾参与到印度的援建工程。
(相关资料图)
不但没有获得收益,甚至投资的钱也打了水漂,最终双方对峙国际法庭,印度方面还倒打一耙。
不过近期上海电气方面也做出了最新的回应,表示该消息已经“过时”。
那么该项目有着怎样的背景?在此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
卸磨杀驴
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其发展速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也因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印度国内还有着众多的人口,这些都是潜在的市场和消费群体。
所以,一直以来有许多的外资企业到印度进行投资,一方面是看重其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是看中其充足的劳动力。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我国企业也是不遑多让,纷纷加入到投资的队伍中来。
俗话说“投资有风险”,不过对于印度市场而言最大的风险并不只是来源于市场,还有印度这个国家。
随着我国的智能手机品牌崛起,许多制造商还开启了海外计划,企图打通海外市场。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自然是受资本追捧的投资国之一,我国的手机品牌厂商小米、OV等品牌也相继再次投资。
起初由于当地市场的广阔,这些品牌商也获得了广阔的收益,不想这竟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之后印度方面便以各种理由指控这些公司涉嫌违法,将其资金进行冻结,我国的多家手机厂商都因此遭过殃。
这种卸磨杀驴的做法也使得印度获得了一个美名叫做“跨国公司坟场”。
其实印度这种收割外国资本的手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之前我国的企业就在援建项目上吃过亏。
不但遭遇印度方面反向索赔,甚至还被“泼了一盆脏水”。
合作建设
此前电力问题一直是困扰印度的头等大事之一,主要问题在于早些时候印度国内的电力设备非常的匮乏,技术也相对落后,发电还有大量依靠煤炭。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印度的电力供应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其国内更是面临着严重的缺电问题。
当时的上海电气是我国当时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相继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多国进行投资。
同时上海电气也是我国著名的电器制造商,并且因为印度在光伏组件上对中国有所依赖,上海电气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所以上海电力也就有了进入印度电力设备市场的相关谋划。
一个面临设备匮乏、技术落后问题,一个开始布局海外、谋划国际市场,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在开始的合作中双方相处融洽,并顺利签订了价值88亿元的合约,其内容主要是承包莎圣电厂的建设。
这本是两国双赢的一个大项目,并且签约仪式也有两国商务部门的人参与,国内外的媒体也争相就此事进行了报道。
可是,不想这竟是一个悄然而至的阴谋。
倒打一耙
当时莎圣电厂项目背后的印度公司是信实集团,在印度可以说是财大气粗,于是秉承两国友好的理念,上海电气方面就先行垫资进行了项目建设。
在此过程中印度方面表现的也是极其的友好和配合。
于是在2015年的时候,由上海电气承建的6台超临界燃煤电站全部完工,并且性能优良,运转稳定,于是便顺利交付。
正当上海电气为顺利完成项目建设长舒了一口气,找莎圣电厂要钱时,却遭受到了冷遇。
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长达五年之久,为此上海电气只得将莎圣电厂及其背后的控股公司一起起诉至国际仲裁机构就像仲裁,要求支付88亿元的费用。
然而这还不是最“下头”的操作,印度公司方面不但没有支付88亿元的费用,反而倒打一耙,向上海电气破了一盆实实在在的“脏水”。
印度公司以上海电气交付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并给印度方面造成了重大损失为由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向上海电气索赔21亿元。
不过上海电气近日也发布了声明,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收款90%左右。
剩余部分也已经仲裁胜诉进入了追回阶段,至于印方提出的21亿赔款也已经被当地法院驳回。
结语
在我国的道德观念里“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立身之本,然而在生意场上,在利益面前,这些标榜的高尚品德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既要讲诚信,同时也要有防备和戒心,在投资当中也要有所考察和选择,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要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立足脚跟,单单充当道德标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降低和排除潜在的风险,不然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一旦真的遇到情况,也要像上海电气一样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